我们愿为您解决

患者定期“报到” “长处方”为啥这么难

来源:温州东瓯医院更新时间: 2019-07-31

人已阅读此文,人已咨询了在线医生,现在预约,当天即可就诊,无需排队,免挂号费...【了解详情】

  大年初二,家家户户还在忙着过新年,张大爷却一大早到了县人民医院,办卡、挂号、检查、开药、交费,忙活了半天,只为开一种名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药。

  大年初二去开药

  原来,张大爷退休后在北京长期居住,临近过年,张大爷却突然犯了急性胃溃疡,在病情稳定后,张大爷需要连续用药4-8周,控制病情。然而,张大爷准备随儿女回山东老家过年,近十天不在北京,张大爷希望医生能多开半个月的药,而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只能开一周的药。

  “大年三十那天药就已经吃完了,觉得快过年了去医院也不方便,一直拖到了初二才去开药。”张大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由于过年在乡下度过,去县医院不方便,又担心乡镇医院没有这款药,自己忍了两天才去医院开药。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主要针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没吃药那两天胃一直隐隐地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按时吃药,胃酸刺激得疼。”张大爷说道。

  在张大爷看来,医院只开一周的药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而这麻烦十分不必要。“我们初四就回北京了,要是医院能多开一周的药,也不用初二跑去县医院开药。在老家待的时间短,还浪费了半天去医院。没有医保,挂号买药也都是自费的。”张大爷说道。

  事实上,由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是处方药,医院遵循的是《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出差、探亲、出行不便无法取药,这些特殊情形让“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的规定难倒了许多人,人在外地医保报销不便,甚至不同的医院没有相同的处方药,都让“长处方”的呼声越来越高。所谓“长处方”,是指开具的处方药用量周期长,不必多次重复挂号取药。

  定期“报道”的慢病患者

  对于“长处方”的需求,慢病患者的体验或许更为深刻。

  为了开药,许多患者不得不每周前往医院“报到”一次,的确十分不便。刘女士就是其中一员。为了调理身体,刘女士挂了一个中医院的专家号,按时服用中药,每周去医院开一次药。药不便宜,可挂号费的价格同样让刘女士心疼。因为该医院没有开药门诊,刘女士每次取药都需要重新挂号。刘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这类复诊开药并不会占用门诊号,每次开完药之后预约即可。“专家号300元一次,每周都得去医院开药,每次都得重新挂专家号。因为是专家号,医保基本报销不了多少,挂号费都是自费。”刘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也曾经嫌麻烦,问医生是否可以多开一段时间的药,但被告知一次只能开一周的药。无奈之下,刘女士也开始了定期“报道”,一直持续了三个月。

  像刘女士这样,因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服药治疗,有些甚至需要终身服药的患者不在少数。因为血糖、血脂、血压等多项指标不达标,李先生戏称自己是“多高”患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李先生需要定时服用药物控制各项指标,但对他来说,取药总是麻烦事。“每次开药都得耗上半天时间。”李先生说道,“每次都是取同样的药,医生也只是问两句,不会做检查,但我们去开一次药就要停车、排队挂号、取药。特别浪费时间。这些慢性病很难康复,恶化也很少,就算开了半年的药,估计也一样吃。有些医院有开药门诊还好,没有开药门诊的还得重新挂号。”

  逐渐收紧的便民门诊

  李先生所说的开药门诊,又被大家称为“便民门诊”,是医院针对常见病、慢性病患者长期治疗需定期开药或需开具相关医学检验单或一般检查开设的门诊。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患者开药,全国不少三甲医院都开设了便民门诊,通过患者的描述或者以往的就诊记录开药,免去了排队挂号的麻烦。

  但这种便民门诊却在逐渐收紧。记者了解到,浙江、山东、云南等多地的部分三甲医院纷纷取消便民门诊,慢病患者如需开药,需要重新挂号、看病、检查、再开药。为什么取消了方便患者的便民门诊?

  由于便民门诊凭就诊记录开药,慢病患者无需进行检查便开药,医生都无法做到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这给用药留下了很大隐患。另一方面,顺应医改、推动分级诊疗,也是收紧便民门诊的原因。由于三甲医院的主要职责是解决疑难杂症,而给已经确诊的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开药、开简单检查,则是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工作。医院取消便民门诊,鼓励患者在社区医院开药就医。

  但抱怨声比比皆是。“我之前常去的那家医院就取消了便民门诊,只能跟看病的一起排长队,有时候还不一定能挂上号。”李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之前在北京海淀区某三甲医院开药,医院取消便民门诊后,开药就成了麻烦。“之前临时去开药都行,现在就得提前预约好,不然去了都没有号,白跑一趟。”

  探索“长处方”管理

  去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

  意见鼓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商医保部门制订出台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政策,明确可开具长期处方的慢性病目录、用药范围、管理制度、安全告知等要求,对评估后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意见同时要求,首次长期处方必须在实体医疗机构开具;药品调配时随药品同时发放“慢性病长期处方患者教育单”,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鼓励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为长期处方患者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服务。

  多地也开始重视方便慢病患者购药问题。去年,北京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性疾病开展试点,如果患者能出具三级医院疾病诊断书,病情稳定且在社区建有电子健康档案、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的,可享受到最长两个月的“长处方”便利。云南省昆明市则计划在今年将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待遇支付将扩大至零售药店,全市20万特殊慢性病患者在药店便可刷医保买药。

  但在李先生看来,社区医院购药并不见得便利,还存在着药品不全,难以买到的问题。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之前社区医院没有他需要的那款高血压药,后来听说社区医院进了那款药,他本打算以后就在社区长期开药。但过程并不顺利。“我自从听说社区医院也有药之后,去了三趟,每次都告诉我那款药暂时没了,需要补货。白白跑了三次之后,我还是选择去医院挂号排队开药,至少医院的药更全。”李先生说道。

猜您还想关注

温州东瓯医院创建于1995年10月,迄今为止已经建院22年。医院所处的鹿城区在东晋时期因"白鹿衔花"而得名,浙江省第二大江瓯江...[详细]